8月25日,奇臺縣西地鎮西地村村民張勇接到病蟲監測與控制智能化灌溉系統中心通知,他家地里的玉米出現旱情。他立即趕往地頭管道開口處,用射頻卡在感應器上一刷,清澈的井水隨即流入麥田。
“有了土壤墑情測報系統,地里什么時候該澆水會提前預警,省心又省力。 ”張勇高興地說。
目前,奇臺縣利用物聯網技術已建智慧農業示范點4個、有7700畝地像西地鎮西地村一樣,實現了以信息化技術為依托的高新節水灌溉。其中,半截溝鎮腰站子村病蟲監測與控制智能化灌溉系統,示范面積1200畝;西地鎮西地村4100畝、老奇臺鎮牛王宮村1200畝、西北灣鎮頭屯村1200畝。該縣通過強化科技引領,使新技術、新品種在農業生產中得到全面推廣。以IC卡自動灌溉控制、激光儀測量平地、精量播種、智能固定自動滴灌、平衡施肥、水情監測、作物全程機械化采收等信息技術為主導的精準農業技術已廣泛應用到農業生產和管理各個環節,精準灌溉信息管理、網絡化平衡施肥、土壤水分監控、病蟲害預測預報、農業氣象服務等農業信息系統廣泛應用,農業綜合信息服務體系進一步完善。
今年,種植了30畝小麥的老奇臺鎮牛王宮村村民彭海軍蹲在田頭跟記者算了一筆賬,農民種植冬小麥,需要澆灌10次左右水,使用物聯網技術后,由于精準灌溉,澆水的次數可以減少一半。施肥有專門的拋肥機,一臺拋肥機相當于100個勞動力,5天時間就可以完成這片地的施肥,而且撒得很均勻,能夠節約很多肥料。
“省力省工省時節水,減少了生產成本、也提高了我們種田的效率、效益”。奇臺縣老奇臺鎮牛王宮村村民彭海軍一邊干活一邊說。
“今年,我們推動大田生產物聯網與測土配方施肥應用系統、藥水肥一體化等技術,結合空間地理信息、遙感等技術,提高大田糧食生產的監測、預警水平和產量評估水平。 ”奇臺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副主任于建新介紹說。大田生產物聯網與精準灌溉、農資、農產品等電子商務系統的結合,還將提高農業投入品與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加快培育農業農村經濟發展新業態。十三五期間,奇臺縣計劃將把全縣100萬畝耕地全部變成現代農業園或家庭農莊,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目標。 來源:亞心網 |